2月底的山西运城,春风中仍带着几分寒意。在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乡党委书记魏国艳与几位菊花种植大户谈笑风生,他们时而蹲在田垄边,仔细观察菊花苗的长势,时而爽朗交谈:“你看这苗儿,根扎得深、叶绿得透亮,秋后准能开成‘黄金毯’。”
斜口村,这个如今被称作“菊花童话镇”的村庄,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落。在党建引领下,斜口村依靠“一朵菊花”实现了逆袭,将昔日的黄土坡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突破300万元。近年来,斜口村先后荣获“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斜口村党支部书记封国梁感慨地说:“过去村里虽然有一些农户种植菊花,但产量低、品质一般,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价格也卖不上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斜口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带领村民走上菊花种植之路。
面对村民的犹豫和担忧,斜口村党支部决定“党员带头干,干给群众看”。党支部委员李宁波和几名党员率先扩大菊花种植规模或在自家地里种植菊花。几年下来,菊花田的亩产收益比传统作物高出了好几倍。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斜口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同时,积极联系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并与村民签订价格保护协议。这些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为斜口村的菊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升菊花种植水平,斜口村党支部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优质菊花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村里还建起了菊花种植示范基地,定期邀请专家来村里讲课,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靠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村里请来专家教我们科学种植,菊花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不少。”村民刘大哥乐呵呵地说。
除了种植技术的提升,斜口村还在菊花育苗这个重要环节上下了功夫。魏国艳介绍道:“斜口村风大,过去村里的大棚每年都要换膜。2024年,村里投资800万元建设高标准智慧化苗木繁育中心。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育苗这个薄弱环节推广扦插育苗技术,通过政府补贴免费为农户发放种苗,进一步提高菊花质量。”
虽然斜口村的菊花品质好,但一开始知名度并不高。为了打开市场,从芮城县委到学张乡党委再到斜口村党支部,决定打造属于自己的菊花品牌。如今,村里已有25家菊花加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家,注册有“古魏”“晋芮皇”“吕祖老家”等菊花品牌,并开发了菊花茶、菊花糕点、菊花醋等菊花系列产品。
在山西古魏醋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酵厂房里,公司负责人王锋正在察看菊花醋的发酵情况。他告诉《科学导报》记者:“随着菊花产业的发展,菊花醋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在这个厂房里,有一半酿制的是菊花醋。”菊花产业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打开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斜口村依托当地菊花资源,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打造了集种植、加工、观光、游玩于一体的菊花小镇。
2024年9月20日~10月30日,菊花小镇系列活动在斜口村成功举办。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赏菊花、采菊花、品菊花茶,观看文艺演出。封国梁告诉记者,去年菊花小镇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为村集体创收247万元。“村里越热闹,我们的日子越红火。”村民刘彦昌笑着说,“游客在我的菊花田里采摘菊花,现场制作菊花茶,体验感很不错。”
菊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斜口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封国梁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大做强菊花产业,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菊花产业链。我们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斜口村的菊花将飘香万里,村民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
科学导报记者 王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