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丽珍(中)组织领取有机肥的农户签字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旱地西红柿是长治市壶关县一大特色,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在当地政府政策帮扶下,这些年涌现出众多西红柿种植大户,被大家称为“西红柿女郎”的申丽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振兴乡村的号角中,她毅然从城市回到乡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深耕西红柿产业,谱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奋进乐章。
旱地西红柿用上新技术
申丽珍来自长治市平顺县,身上有着大山的质朴与坚韧。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申丽珍来到本市壶关县,恰逢长治市规划实施了绿色有机示范封闭区工作,提出以绿色农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旱地西红柿传统种植村集店乡东关壁村流转了500亩地,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户种植。”申丽珍回忆说。
为了方便管理,她注册成立了山西融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种植户提供统一育苗、有机肥、杀虫灯和专家上门等服务,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产后统一销售。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西红柿的商品性,保证了产品品质的优质化。
2018年,在承担壶关县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项目之后,申丽珍选择了北京三安生物化有机生产模式,在核心示范区65亩试验示范田中,免费为种植户提供了三安公司的各类生物制品。即:北京“三安”超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防雹网技术、节水滴灌技术,实现了旱地蔬菜在整个生育期化肥和农药的“零使用”,颠覆了周边村旱地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模式。
“有机肥替代化肥之后,西红柿的长势和产量没受影响,品相也格外好。”申丽珍回忆,当时她的鲜食西红柿打进了高端商超,上了微商销售平台。
西红柿种植跟着市场走
为了解决壶关旱地西红柿集中上市、撞车“卖难”的难题,申丽珍将一部分旱地西红柿委托晋中一个加工企业做成西红柿酱,这样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实现了旱地西红柿产品周年供应。
当年,申丽珍的公司和壶关农产品协会共同创办了淘宝店太行山原生态农产品商铺,获得不错的推广销售效果。同时,她还通过朋友牵线搭桥,与太原最大的商超果蔬供应商太原鸿新农产品有限公司和有华东地区渠道的隰县广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旱地西红柿销售协议。
“那天,我让所有的种植户都来见证签约仪式,同时也让流通商给他们上了一课,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西红柿才叫商品。后来很多种植户告诉我,这一课上得好,不能只知道埋头盲目生产,不去了解市场对种植的要求。”申丽珍说。
后来证明,这次市场对接对农户的教育是成功的。公司利用天然的地理区域封闭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对示范区内种植户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安排专人记录农事活动,健全田间档案资料,为成功申报旱地西红柿绿色食品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户们特别配合,很多工作都是主动去完成,坚定了我们种好旱地西红柿、卖出好价格的信心和决心。”申丽珍说。
培育出“壶柿一号”品种
2021年,在壶关县政府的指导和规划下,申丽珍带领公司团队着力打造了“峡谷山珍”壶关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始以壶关旱地西红柿系列产品为基础,推动全县农产品品牌化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发展。当年,“峡谷山珍”旱地西红柿原汁酱代表长治市,参加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获得金奖。
“为了增加市场影响力,我们建立起一支懂客户需求、懂用户体验、懂设计文案、懂互联网营销的专业运营队伍,旱地西红柿酱从内外包装、产品来源到食用方法,都摆脱掉“土”的形象,并且在线上与多家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起互联网新型推广模式。”申丽珍说。
她还探索应用社区营销模式,在全国布点代理分级推广旱地西红柿系列产品;应用私人订制模式,实行特色优质农产品订单销售;以高中端行业为突破口,与省内外多家高端酒店、商超、餐饮店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2021年,公司旗下旱地西红柿原汁酱年均销量达到200多万瓶,成功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2023年,为解决公司产品品种单一问题,申丽珍带领公司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大胆探索,引入国外优质菌种,利用微生物农作法,改良土壤结构,成功培育出了“壶柿一号”旱地西红柿品种,并试种成功。当年,公司旗下“峡谷山珍”旱地西红柿原汁酱、“壶柿一号”西红柿酱,以营养丰富、优质天然的特点荣获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
“这些年我除了一心扑在旱地西红柿种植加工上,还与平顺潞党参道地药材基地开展科研合作,利用微生物农作法,进行秸秆发酵还田种植潞党参,并开发微生物益生酶药食同源党参口服液。”申丽珍说。
作为长治市峡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一名女性创业者,申丽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始终保持一颗积极进取之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续写属于她的奋进诗篇。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