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运城市盐湖区南孙坞村:草莓“长”空中 农业启新程-ag官网

   2024-12-03 190

初冬时节,万物萧瑟。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南孙坞村领鲜堂的高架大棚里,草莓呈现出勃勃生机。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种植在田垄上,而是培育在一排排悬挂式的栽培架上。11月23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南孙坞村,近距离了解这一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记者走进园区里一座高7.5米、跨度17米的钢结构大棚,立刻感到春意浓浓,与外界的凉风习习形成鲜明对比。“园区现在拥有40多个大棚,只有这个大棚采用了先进的立体高架种植模式,效果好的话,接下来准备把其他大棚都改成这种模式。”园区负责人王永刚介绍道,“这种立体高架种植模式,空间宽敞、便于劳作、省工省力,草莓苗在被架高的种植槽中生长,避免了地面病虫害的侵扰,使得草莓的生长环境更优越,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草莓园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箱箱新鲜的草莓将销往运城市盐湖区的各大超市和水果店。领鲜堂草莓园今年种植了章姬、红颜、白草莓“梦之莹”以及特别受欢迎的黑珍珠等多个品种,这些草莓从8月种植,到11月开始采收,一直可以采收到第二年的5月,每亩地产量1500公斤左右。

为了种出品质更好的草莓,王永刚还在大棚里引进了全自动净水机和水肥一体机,实现了草莓种植全流程的智能化、数据化管理,草莓“喝”上了好水,口感、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四分之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王永刚还将草莓植株做成精美盆栽,不仅方便管理,也更加适合家庭种植。王永刚说:“目前盆栽草莓是一个盆里种4棵,等到春节前后,全部开花坐果以后客户就可以搬回家放到阳台上。只需要浇水,不用施肥,等到自然成熟就可以品尝了。”

近年来,领鲜堂草莓园不断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度,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近郊游好去处。草莓园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南孙坞村村民赵红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在草莓基地长期务工,每月收入5000多元。

王永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对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安装自动放风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草莓生长不同时期的温度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他还计划将种植管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群众,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高架草莓种植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南孙坞村乃至整个盐湖区的现代农业蹚出了一条新路。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还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学导报记者 隋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