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建立起编织袋加工车间、垂钓园,组建了音乐队,建立了老年人厨房……让村民真正感受到在家门口挣钱、享受便利服务的幸福时光。”5月30日,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小南清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明明说。
小南清村位于壶关县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之巅,为小南清和东方上两村合并村,全村394户1299人,村民多外出务工。2021年以来,为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村委会建设富民产业,构建便民的乡村治理新业态,探索出一条以“幸福村庄”为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2021年年底,按照往年的惯例,小南清村村民着手春节前的大扫除和大清洗。考虑到村里老人床单、被罩、窗帘等大件衣物洗不动、用水不便、没有甩干机等各种制约因素,经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协商,给全村5个村民小组各建立一个“幸福洗衣房”,专为全村60岁以上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单亲家庭等特殊人群提供免费的衣物清洗服务。
76岁的赵女则老人高兴地说:“自从村里有了洗衣房,隔几天我就把衣裳送过去洗,非常方便,洗出来也干净。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窗帘、被罩都可以拿到洗衣房洗,亲戚来看我,家里干干净净的,我也觉得脸上有光。”
2022年6月,随着天气变暖,回村的人渐渐多起来,小南清村发挥村民各自的特长,组建起一支“幸福乐队”。乐队共有20个成员,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大的有73岁。“要想让村里老人过得乐呵起来,想让冷清的村庄热闹起来,必须有符合村情的健康文化生活方式,‘幸福乐队’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大家反馈也不错。”郭明明说。
为方便和提高孤寡老年人的饮食质量,村里还筹建了“幸福厨房”“幸福浴室”,得到老年人的称赞。村民焦和平、郭书菊老两口70多岁,地里还种着几亩豆角。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本来就已经很累了,还得做饭,老两口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有了“幸福厨房”后,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让老两口心里感觉暖洋洋的。“有了这个好条件,我们明年打算再多种几亩蔬菜,多攒点养老钱。”
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小南清村注重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8月,村“两委”在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旧物新用,把废弃大池改为“幸福垂钓池”,吸引游客前来钓鱼休闲。“当年垂钓园运营3个月就赚了差不多两万元,测算下来,一年7个月的运营期可以实现5万元左右的集体经济收入。”郭明明说。
2023年,小南清村上马编织袋厂产业项目,利用原合并村村民委员会的旧址改建成一个505平方米的“幸福车间”。车间主要生产钢铁集装袋,以订单生产为外驱动力,通过“公司 农户”模式来带动农户增收,年生产能力达20万个,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5个,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
除了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能力,村委会还针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在太原务工的特殊村情,整合利用自己在太原的资源,联合太原一家月子培训中心成立了“幸福就业基地”,让村里的闲余妇女劳动力有机会成为月嫂、育婴师、家政保姆,助力其实现就业增收。
小南清村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发展提升了村民幸福度,使村民不再为日常生活不便而发愁,不再为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到处奔波。咚咚、咚咚……幸福鼓点还在继续响,村民的幸福生活还会更美好。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