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承古纳新新话中医 谈“针”论“灸”守护健康-ag官网

   2022-12-09 241

12月3日~4日,由山西省科协主办,山西省针灸学会、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协办,以“承古纳新新话中医 谈‘针’论‘灸’护健康”为主题的专家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会上,五位专家就多种形式针灸的作用与特点展开讲解并回答了提问。


冀来喜: 从腰治膝的实践与思考

冀来喜:山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针灸学会会长

膝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发现,部分膝痛患者仅有局部的症状,如出现膝关节肿胀或有明显痛点。还有部分患者局部症状表现不突出、无肿胀、痛点不明显。西医多诊断为关节炎、滑膜炎、髌骨软化等疾病。因其认识主要局限于膝周局部病变,故多从局部论治,治疗时好时坏。

《灵枢·终始》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念。整体不仅是生理状态下的,更是病理上的相互关联。因而在认识本病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膝周局部的病变,更要将腰、膝、腿联系起来,将局部和整体辩证统一。

从腰臀股膝肌群解剖、发病机制分析,膝关节、下肢疾病多由腰方肌、竖脊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变性痉挛损伤所致。因此,治疗时应先准确定位,故提出“从腰治膝”的观点,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局部压痛明显,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压痛不明显(或者局部无压痛,腰臀部有明显压痛点),从腰治膝,腰膝同治。

《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经筋中的足三阳经筋绕行膝关节,联系膝、髋、腰,如果腰部经筋损伤,造成局部或远端经脉循行处形成我们常见的条索、肌肉结节,出现高张力、压痛点,称为“横络”“筋节病灶点”,即经脉的上实下虚,经脉不通导致气血不能濡养关节,导致膝痛。

所以“从腰治膝”即注重经络查体,真正做到“揣”“摸”,观察腰部经筋的病变状态。当腰部的经筋病灶点处理后,下肢的经脉气血运行畅通,膝关节的生理状态才能恢复正常。

郝重耀: 针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变异感染患者疗效评价

郝重耀:山西省针灸医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毒”范畴,是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2021年11月初被首次检测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成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变异性最强的菌株。

我国至少有3500年以上的疫病历史,平均四年就有一次,多部医学著作都介绍了针灸对防治疫病有重要作用。张伯礼院士也曾说:“通过针刺能够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炎-促炎因子的平衡、防止免疫过度化产生炎性风暴。”针刺治疗能够激活胆碱能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路,从而激发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抗炎作用。

2022年10月~11月,我们将在运城方舱医院的6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肺炎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轻症、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针灸干预,可以缩短其核酸转阴天数及住院时间,且介入时间与转阴时间成正相关,及时介入针刺辅助治疗,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在针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践中,创伤性操作可能导致医患、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应注意防护的至关重要性。艾灸对疫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但它的烟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艾灸、智能针刺仪等设备的出现将快速解决这些问题。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疫病防治将是中医药发展的大课题,针灸疗法将在未来的疫病防治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李志贵: 通督正脊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ais)矫正手法经验浅谈

李志贵:主治医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一科主任 

脊柱侧弯是极其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主要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胸椎后凸减少及水平面椎体旋转的三维畸形,尚有胸廓后部凸面曲线上升凹面曲线下降畸形。脊柱侧凸可分为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特发性三类。特发性脊柱侧弯可根据年龄进一步分三型:婴幼儿型(0~2岁),少年型(3~9岁),青少年型(10岁以上)。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现代教育的普及,青少年所承受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的增快及长期姿势的不端正使得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若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发展为严重的畸形,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出现瘫痪,给青少年带来不可估量的身心伤害。

国内研究脊柱侧弯的病因大概分为神经肌肉理论、激素理论、基因理论等。还有学者认为椎体两侧应力不平衡是导致侧凸发生进展的原因之一。保守治疗的方式有支具治疗、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手法按摩、牵引法、石膏疗法等。

通督正脊六步手法对治疗脊柱侧弯有明显效果,手法为:推法,揉法,拨法,拉法,捏法,摇法。通督正脊六部功法是患者自治的锻炼方法,分为俯卧牵拉旋凹腿、侧卧垫枕旋凹腿、弓步直腰掌外推、推胸举手正胸椎、凸侧抬腿跳步走、双手托天通督脉。患者还可进行呼吸锻炼与居家养护,其中,居家养护要注意坐卧立行的方式,可使用高低鞋垫进行治疗。

程艳婷:艾柱灸的临床应用

程艳婷: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埋线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

灸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灸法起源与人类对火的运用密切相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灸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是记载灸法的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也有许多篇章详细记载了灸法的临床应用。

灸法同样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艾柱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根据灸后是否留有瘢痕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其中,瘢痕灸是用黄豆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瘢痕灸应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哮喘、瘰疬、肺结核等,非瘢痕灸应用于一般阳虚、寒症。艾灸可治疗生殖疾患,以不孕为例,关元、三阴交,可针灸助孕。外科疾病方面,可通过艾柱直接灸的方式促进骨折愈合,促进皮肤创口愈合,促进腹腔引流。艾灸在治疗痛风方面,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张天生: 山西省针灸医院特色科室——灸疗科创建与发展

张天生:副主任医师,山西省针灸医院灸疗科主任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山西省针灸医院)院秉承融汇、创新、进取热爱灸疗事业的价值观,以建设灸疗健康工程为使命,以灸疗技术标准化、智能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培养灸疗技术人才,研发灸疗技术产品,推广灸疗技术,打造层次高、质量优、影响广泛的中医药灸疗技术产学研交流平台。

我院拥有专业的医疗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师3人,专业治疗师1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3人,以及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经过科室人员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多种特色治疗项目。开展通督灸、热敏灸、麦粒灸、脐药灸、火龙药灸、中药泥灸、熏蒸、雷火灸等治疗项目;设有灸疗室、火龙灸室、熏蒸室、中药泥灸室、雷火灸等相关配套的治疗室。同时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治三九贴等中医特色疗法。通督灸是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生姜、发泡的综合作用融为一体,通过激发协调诸经,平衡阴阳、温通气血,调整虚实;充分发挥益肾通督、温肾壮阳、穿骨透肌、拔毒散结、行气破瘀、通痹止痛的功效。对于陈旧性、难治性疾病同样疗效显著,如强直性脊柱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抵抗力低下、产后风湿病等。

近年来,我科室在国家及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主编参编《药物贴敷》《全国基层名老中医经验集丛书》等著作4部,主持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4项,发明了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穴位贴、升降排烟设备等国家发明专利5项。


媒体问计 专家解惑
a、在家艾柱灸的注意事项

主持人:程教授您好,听完您的报告了解艾柱灸的许多临床上的应用,想请问普通人可以在家自行艾柱灸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程艳婷:在家自行艾柱灸,首先要注意保暖:患者灸后自觉比较热,也可能不穿外衣,进而影响艾灸的效果;其次也要注意排烟:艾灸的烟长期弥漫在室内,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应尽快将烟尘排出,或者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艾灸;避免立即洗手、洗脚:艾灸后应避免立即洗手、洗脚,应隔一段时间再去;避免立即进食:艾灸后应避免立即进食,但是最好立即喝水,一般是喝温水,及时补充水分。因为艾灸后出汗会损耗阴液,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b、中老年人群护脊要领

主持人:李主任您好,您刚刚在报告中重点提到的是青少年这一群体关于脊柱侧弯的矫正方式,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该如何更好保护脊柱骨骼,有哪些日常便捷的实操性事项?

李志贵: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不要经常食用高糖食物或者是加工食物,因为这样会导致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可以多吃喝牛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骨骼所必需的元素。此外,中老年人还应该保持一定的运动,使骨骼更加健康。所以,中老年人不但要注意补充充足的钙质,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骨骼,使骨骼更加健康。

c、基层义诊守护百姓健康

主持人:引导全民“走进中医、认识中医、了解针灸”是助力健康中国山西行动的生动实践,请问针灸医院在开展基层科普与义诊活动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天生:为了真正把“义诊服务记使命,爱心济世践初心”落到实处,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我院多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义诊活动及健康讲座活动。医护人员们走进基层,向前来咨询、检查的患者,提供针灸、中医养生、推拿、耳穴压豆、血压、血糖调控咨询等服务,同时为大家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这些活动拉近了医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和针灸文化,深受大家的欢迎。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隋萌 文/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