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社会各界、行业内外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山西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做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9月2日,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论坛精彩开讲。当日论坛高朋满座,大咖云集,众多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及全球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质量发展经验与成果,分享真知灼见。
山西电源结构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场广泛而长期的变革,不仅包括传统电源、电网、用电、储能等创新,也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集聚各方的智慧与力量,架起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路径桥梁。
能源电力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发展稳定。当今时代,电力系统正在从高碳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部署,为中国电力系统变革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路径。
据了解,山西省电源结构近几年发生较大变化,电源供给的清洁化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较2016年增长了3.35倍,占比由2016年的14%增长到31.6%。电力系统呈现出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用能高自主性,以及夏季用电高峰、冬季用电高峰的运行特征,对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电力外送基地作用更加彰显,山西电网以“三交一直特高压 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华东区域送电。电力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各种需求大量涌现,电、气、冷、热、氢等多能互补、灵活转换,用能高自主性。
数字化转型为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未来新能源高比例并网,数字化有望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能源行业共识。
“数字化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赋能电力系统、服务电力企业发展,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决策更科学、投资更精准。要保持电力天平平衡,必须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预判新能源波动、统筹源网荷储资源、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预控电源和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潜在风险,实现电能高质量可靠供应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参加此次论坛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感受颇深。
本届论坛以“数字技术重构能源生态”为主题,围绕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热点话题,与会嘉宾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并一致认为,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劲动能,预示着一个充满想象的绿色低碳时代正在开启。
加快构建数字化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社会各界、行业内外同心协力、共同推动。我们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做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论坛上,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祁太元作主旨演讲时掷地有声。
全球能源转型需要中国力量,中国能源革命呼唤山西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力。华能集团始终站在电力行业发展前沿,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期间,华能集团将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化营销水平,推动能源电力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说道。
在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以“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数字能源生态”为主题展开探讨,富有成效。大家一致认为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转型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电力系统迫切需要数字化赋能。此外,逐步向能源物联网形态转变的新型配网系统,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承担主导作用。
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能源之火长燃不灭、经久不息。“十四五”期间,山西将加速能源清洁替代,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到50%以上,电源结构将进一步清洁化、低碳化。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新型电力系统会像煤炭、煤电一样,成为山西能源下一张充满未来气息的靓丽名片。
科学导报记者 郭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