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兴办经济特区:唱响“春天的故事”-ag官网

   2021-04-27 93

珠海大剧院 ■ 资料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岁月中,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四十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先行探路的崇高使命,引领我国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别样美景,唱响了激动人心的“春天的故事”。

从一项又一项的“首次”“第一”“先行先试”,到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发展奇迹、高质量发展高地、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经济特区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历程,向世界响亮宣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回溯往昔风雨来时路,方知日后昂首前行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国内外发展阶段处于深刻变化的重要关口,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前行。


历史转折点上的关键抉择

将指针拨回20世纪70年代,彼时美苏“冷战”转入僵持阶段,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平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愿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和开辟新兴市场,成为我国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办法的良好契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以雷霆万钧之势,拨正中国巨轮的航向,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习仲勋到达广东后第一次外出到地市县考察,首站即为深圳。窄窄的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边车水马龙热闹繁华,而宝安这边却萧条冷落破破烂烂,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了他。于是,1979年,习仲勋大胆向中央提出了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这个想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经过慎重深入的调研,1979年7月15日,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特区,提出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办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事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外开放新思路。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了。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开路先锋

任务紧迫,当时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带领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迈开步子前进——

在深圳湾畔的蛇口,填海建港的“开山炮”炸响了冲破发展障碍的第一声春雷,几天就开出一条新路。“每向前一步,都是对既有制度的挑战与突破。”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袁庚坦言道。

“当时袁庚同志每周要从香港来蛇口两三次,一下船就直奔工地查看工程进度,常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为了提高工人们的积极性,还顶着压力制定了运泥车‘每超一车奖励4分钱’制度,在全国首次打破吃‘大锅饭’的想法。”曾任蛇口工业区办公室打字员、机要员的林小静回想当年,仍旧感慨不已。

开山炮之后,步子越走越快,除了工资、住房、用人、社保制度改革,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世界上第一个u盘,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深圳诞生;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创建中国第一个跨境园区,1992年百万重奖科技人才首开全国先河,让珠海成为全国科技人才和创业者们眼中的热土;率先成立外资银行总行,特区管委会率先实行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开政府机关实行承诺制的先河,汕头也同样勇立潮头,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厦门则从湖里2.5平方公里艰难起步,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在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的带领下,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城市科学、长远的规划发展提供蓝本……

许许多多的改革和突破从这里走出来,进而走向全国,造就的不仅有优秀的企业、优越的制度,更有道路的自信。如今已步入世界企业500强之一的格力电器,当初只不过是珠海一个仅拥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两万台窗式空调生产线的无名小厂,靠着自筹10万元资金艰难起步。“是特区基因的坚持和执着让格力实现今日的成绩,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品质质量,才使得我们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品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习近平主席不仅盛情介绍了厦门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还真诚、自信地向世界分享:“事实证明,全面深化改革的路走对了,还要大步走下去。”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一个包括深圳、珠海在内的世界级城市群将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新坐标。

“中国最好的时代就在眼下,深圳是全国创新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与深圳同龄的海归创业者、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源浩告诉记者,如今,他期待越来越多海外科技科研工作者能来到深圳,一起续写更多的“春天的故事”。


新时代续写新篇的精神力量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宣告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也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经济特区考察,始终关心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再次选择了经济特区。

2020年,在全球遭遇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经济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面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的国际背景,和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特区精神仍然在推动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如四十多年前那样,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之下,今天的特区仍然熠熠生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定的信仰,高高飘扬的党旗,汇聚起每一位中国人为新征程奋斗的力量,让中国道路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背后故事

改革之城闯新路

老深圳博物馆前雕塑《闯》 ■ 资料图

雕塑名为《闯》,立在深圳市博物馆老馆门前——健硕的巨人奋力撑开一扇大门,迈向一片新天地。

富有张力的画面意味深长,有人从中领略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也有人从中体味经济特区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这样回答。

那年7月,蛇口工业区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始于中国南海边的“春天的故事”,拉开序幕。第二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5月,又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春天的故事”由南往北,昂扬激越。

故事里洋溢着“闯”的精神。打破奖金分配“大锅饭”,实施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当年蛇口工业区首创的“4分钱奖金”制度,开启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幕。从工程招投标制度,到干部人事制度,从劳动用工制度,到城市居民住房制度……40多年来,深圳累计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试验田”。

故事里充满着“创”的劲头。创办厦门特区,当时面对的只是一片荒芜的丘陵。一张白纸上搞建设,资金更是紧巴巴,出路在哪?厦门率先试水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特区基础设施开发由香港中银集团注入资金,机场建设向科威特海湾基金借债……如今的厦门已成“高颜值”的海上花园之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故事里鼓荡着“干”的作风。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响亮口号,到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深圳人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

“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外郑重宣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深圳南头半岛,与蛇口一山之隔,便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里是深圳改革新地标,“三天一制度”的制度创新,再度引人瞩目。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成立,新老改革地标携手再出发。截至2020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5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历史接续看似巧合,却自有其逻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更多“春天的故事”还在续写。


精神传承

我要把特区精神“打包”带走

眼看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厦门了,心中万般不舍,离开之际,我要把特区精神“打包”带走。

40年来,厦门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4倍、工业增加值增长78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948倍、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等辉煌。这些数据,对于学经济的我来说,更具深意——我摸到的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强有力的脉搏。

高考报志愿时,我是奔着厦门而来的。我想去那个早有耳闻,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向往着,向往着,我真的就来到了厦门。

来厦门上大学之后,与我预期的一样又不一样。一样在于厦门真的高颜值,环境特别棒,在厦门的日子非常开心;不一样在于,除了高颜值,我还看到了厦门人民的奋进拼搏,我也被激励着努力前行。

前年,我报名成为一名思明区税务局志愿者。那时,正值厦门率先全国探索推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厦门税务局推动系统升级和流程优化,推出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开通“简事易办”窗口、优化手机预约办税服务,让纳税人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办税“加速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正好在办税大厅负责办税引导的我,目睹了这一过程。还记得有一位自称“财税小白”的人跟我说,之前听说初创企业办税之初需要经历非常多的环节,但由于最近开通了套餐服务,在一小时内就办完所有业务,特别开心。那一刻,厦门的经济特区精神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去年疫情期间,我和同学们结合所学财政学专业知识,对厦门市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积极思考,对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用人用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现实数据、数理模型与计量方法进行相关政策评估,得到了老师和学院的高度评价。

不久前,我去参观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此行犹如一个即将远行的孩子,把特区精神“打包”装进了行囊里。她将会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延伸阅读

做新时代的科技“拓荒牛”

我在南京出生,从小就喜欢向身边优秀的榜样学习。在考入南京大学化学院之后,我看到班上有一位同学总是考第一,便将他作为自己的榜样。这个榜样不但学习好,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见贤思齐,我也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经过努力表现,我终于在大三时成为重点培养对象。此时,我已决定报考本院薛奇教授的研究生。薛奇是新中国在高分子领域的第一批博士,早年曾留学海外,后来毅然回到祖国继续自己的研究。在交流中,薛教授身上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得知我要入党,薛教授作为一名老党员嘱咐:“不管之前入党的动机是什么,今后永远只能有一条,那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薛教授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巨大: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并不只是好孩子身上一道亮晶晶的光环,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决心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将来用所学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过不懈追求,大四时,我加入了党组织。紧握右拳,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的情景,我永生都不会忘记。

从导师那里,我学到的不仅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还有学以致用的学术理念。在读研究生时,薛教授多次告诫我,做研究不要死盯着数据上的东西,不要只想着发论文,而是要想想自己所做的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能否产生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受此影响,我在博士毕业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从事应用技术研究。

刚到深圳,我承担的第一个课题与多年所学的高分子领域竟毫无关系。最初,也有些犯怵,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老一辈特区建设者们白手起家、埋头苦干的精神,我没有退缩,并且创造性地融合溶胶凝胶法和胶体生长法,和团队成员一起用两年时间研发出高精度lcd间隔物微球材料,为国内投资数千亿建设的平板显示制造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国产微球材料。

在新型显示领域,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材料是lcd产业中最为核心的盒内材料,长期以来被日本企业垄断,是我国lcd产业中容易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材料。我下定决心:必须要把这种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攻关,我和团队成员从材料的源头创新开始,开发对应的新型聚合物单体与聚合物结构,大胆尝试创新的单体分子结构设计和共聚工艺,研发出高可靠性聚酰亚胺取向剂,成功取代多款进口取向剂,得到业内高度认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衷心祝福我们党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带领全体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愿为此尽最大的努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做一名新时代的科技“拓荒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