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ag官网

   2021-05-18 92

向警予:为妇女解放奋斗一生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湖南溆浦人。1912年,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认识了蔡畅,并通过她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

1919年,向警予加入新民学会。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人产生了爱情。1920年他们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了婚礼。向警予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实践,从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坚定地支持蔡和森的建党主张,积极参与建党工作。

向警予回国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文件,发表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4年,向警予出色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

1925年10月,向警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她主动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

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因叛徒出卖被捕。狱中,敌人用尽伎俩,终无法动摇她的革命意志。5月1日,她昂首阔步,慷慨就义于余记里空坪刑场,时年33岁。

蔡和森闻讯后,写下《向警予同志传》,文中说:“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向警予的一生。他说:“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如今,向警予创办的溆浦女校更名为警予学校,她当年编写的校歌,在一代代师生中传唱。

向警予故居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故居、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警予铜像广场三部分组成的向警予同志纪念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又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王尔琢:英勇善战 以身许国

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王官桥村,王尔琢烈士故居在青山绿水间守望着这片红色土地。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王尔琢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6年王尔琢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26团党代表。

1927年,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同年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74团团长,随部队南下广东。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整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他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二、三、四次大规模“进剿”。王尔琢率28团英勇作战,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在为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他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如今,王尔琢的家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石门县大力发展柑橘、茶叶、土鸡等特色产业,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方志敏:“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地写道:“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方志敏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3月赴武汉,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组织农民武装,进行暴动准备,并与邵式平、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赣东北弋阳、横峰地区农民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1930年起,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光明前途已成为现实,方志敏的不朽名句,仍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刘志丹:“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城北的刘志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矗立在陵园广场中央的刘志丹雕像,质朴而刚毅。

刘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秋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秋,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陕甘边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10月,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1935年9月,刘志丹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他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这是刘志丹的入党誓言。

1940年,中共中央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刘志丹家乡修建烈士陵园。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为他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7年,毛泽东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深情怀念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镇开慧村)。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这里认识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北迁。这年9月间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开始相爱。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就在这时,她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1922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个职务,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来到上海,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

1925年2月,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同年12月,杨开慧离开韶山转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把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工整地抄写下来。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按照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如今,由杨开慧烈士故居、陵园、陈列馆以及杨公庙四部分组成的杨开慧纪念馆,是我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每年接待瞻仰者130余万人。

黄公略:杰出的红军将领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毛泽东的词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名句,写的就是杰出的红军将领黄公略。

黄公略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参加湘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黄公略同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开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1929年9月任红五军副军长,参与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7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8月,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的战斗中,指挥红三军奋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后来,在战醴陵、攻吉安的战斗中,红三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九师独立旅。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毛泽东亲自主持黄公略追悼大会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韦拔群:“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韦拔群,1894年生,广西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张毅部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韦拔群离开黔军,在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9月,韦拔群返回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1923年夏指挥农民军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

1925年初韦拔群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地区。他发动群众,组织扩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称赞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毛泽民:“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

毛泽民,1896年生,湖南湘潭韶山人。1921年参加革命,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随兄毛泽东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同年9月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随后,毛泽民辗转上海、武汉、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1年初,毛泽民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长。1931年毛泽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他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金融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准备金、苏区内多种货币混乱流通等困难和问题。

1933年5月,毛泽民兼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1934年9月兼任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领导苏区银行、财政、贸易、工矿等经济工作。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苏维埃中央政府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第15大队,毛泽民任大队长兼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先遣团副团长、总供给部副部长。时人称15大队为“扁担上的国家银行”,在长征中解决了运输、打土豪、筹粮筹款、保障供给等艰巨任务。1936年2月,毛泽民任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

毛泽民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他常说:“不能乱花一个铜板,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我们是为工农管钱,为红军理财的,一定要勤俭节约!”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与陈潭秋等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1942年反动军阀盛世才在新疆捕杀共产党人。1942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盛世才逮捕。

在狱中,敌人对毛泽民等软硬兼施,严刑审讯,逼他招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的所谓阴谋,逼他脱离共产党,交出共产党的组织。毛泽民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定回答:“决不脱离党,共产党员有他的气节。”“我不能放弃共产主义立场!”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如今,烈士毛泽民的家乡湖南韶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旅游助力这座城市经济活跃、百姓富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