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样品的检测是一个严谨而系统的过程,涵盖了采样、预处理、分析检测及报告生成等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整个检测流程及报告生成的简要而深入的介绍。
一、采样及保存运输
采样时,需确保所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任何取样不均都可能引发结果的偏差。为此,可以从一批次食品的不同位置(如顶部、中部、底部)进行采样,或采用分区多点采样的方式,以全面反映食品的整体质量。对于微生物检测,采样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并注重消毒效果。在保存与运输环节,应维持冷链低温(4℃)或避光条件,以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同时,应尽快送检,防止样品变质。
二、样品的预处理
预处理环节需根据检测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旨在提取目标物并去除干扰物。处理过程中,既要保证提取效率,又要避免交叉污染。对于固体样品,需进行粉碎均质处理;对于液体样品,则需充分混匀,以确保检测的均匀性。若检测果蔬的微生物项目,需根据样品材质进行前处理,如去皮或保留可食用部分,并确保处理过程的无菌性。对于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检测项目,则需使用乙腈、硫酸镁、氯化钠等试剂或商品化萃取柱进行净化萃取。若检测重金属含量,则需通过灰化炭化处理去除有机物等干扰物质,以提高检测精度。
三、实验室检测分析
实验室检测分析环节需根据检测项目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如增菌培养、分离鉴定、生化鉴定、飞行质谱分析、气相液相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分析、质谱分析等。同时,需确保仪器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及时进行检定校准,并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此外,还需进行空白试验以检测试剂环境的污染情况,并确保同一批次样品的两次检测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加标回收率在一定区间内,从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四、检测数据报告与审核
检测报告需根据检测机构的资质限定要求及不同检测项目的国家标准进行编制,以判定所检食品样品是否合格。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如唯一编号、样品信息、委托方信息、检测机构信息)、检测项目与方法(如项目清单、检测方法依据、相关试剂仪器信息)、检测结果判定(如实测值、判定标准、判定结论)等必要内容。同时,还应包含检测限及部分报告要求的不确定度等附加信息。检测报告需经过三级审核,并注明备注信息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测报告的可靠性验证
验证检测报告的可靠性时,需确认检测机构是否拥有cma(中国计量认证)或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标志,并可通过国家ag官网查询机构资质的有效性。同时,还需关注报告的逻辑性、单位的统一性、限值标准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若对某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疑虑,可进一步核实是否添加了某种物质。
六、检测报告的阅读方法
阅读检测报告时,需关注判定结果。若结果为“未检出”或“<lod”(低于检测限),则表示样品中未检测到目标物质或含量低于仪器检测限(如lod=0.01mg/kg),可视为安全;若结果为“超标”或大于规定限值,则表示样品不合格。需注意的是,“未检出”并不等于零含量。此外,不同检测机构的结果可能因方法灵敏度或取样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七、食品安全小贴士
选购食品时,可通过手机查询国家市场总局ag官网查看包装的sc编码(强制标识),并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营养成分表等信息。同时,需警惕误导性宣传。感官判断也是选购食品时的一种重要手段,如过白的面条或银耳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生鲜肉类需注意注水问题;水产海鲜可用甲醛测试剂进行检测,若海鲜浸泡后加入相应试剂后变色,则可能含有甲醛;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也需关注其高低差异。通过了解食品检测的关键环节及阅读检测报告的方法,消费者可以更理性地选择食品,企业也能针对性地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检测机构也能更好地提供检测服务。
管益涛 山东省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