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为心脏穿上“专属小棉袄”——心衰患者居家护理指南-ag官网

   2025-04-17 141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导致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心衰患者的居家护理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居家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衰患者的居家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管理病情,为心脏穿上“专属小棉袄”。

一、饮食调理:低盐低脂,易消化

心衰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脏负担,预防水肿。每日盐的摄入量建议不超过2克,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腊肠、方便面等。同时,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脂肪、蛋黄、鱿鱼、牡蛎等。

食物选择上,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心衰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每日可进食4-6次,每次食量适中,保持七八分饱即可。

二、液体管理:严格监控出入量

心衰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肿加重。每日液体摄入量应根据尿量进行调整,通常建议每日摄入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家属可协助患者记录每日尿量,以便调整液体摄入量。同时,避免食用过多高盐、高糖食物,以减少液体潴留。

除了液体摄入,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出入量平衡,即每日喝水、排尿应保持平衡。这有助于减少体内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担。

三、科学作息: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心衰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建议每晚睡眠7-8小时,并坚持每天午休1小时左右。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症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宜,严重者两腿下垂以减轻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及肺淤血。

然而,长期卧床容易形成压疮和静脉血栓,降低心功能储备力。因此,当心功能好转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应掌握一个“度”,活动时不应感到疲乏、心慌,活动时最高心率不应超过120次/分。运动时间和强度应逐渐增加,以达到每次活动30-40分钟,每周3-5次为宜。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药

心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家属应协助患者记录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服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水肿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心衰患者应定期随访,病情稳定时每2-3周应进行专科门诊随访,定期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等,以及药物浓度,如地高辛、血钾、钠、氯浓度等。

五、体重监测:了解水肿情况

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以了解水肿情况。家属可协助患者每日称体重,并记录体重变化。如发现体重持续增加,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整治疗方案。体重增加通常意味着体内水钠潴留增多,可能需要加强利尿剂的使用。

六、预防感染: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心衰患者易患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家属应协助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接触感冒、流感等病毒。同时,鼓励患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在流感高发季节,心衰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如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

七、心理护理:保持平和心态

心衰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情绪沉闷、精神压力过大可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急性心衰。因此,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八、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炎夏和寒冬是心衰的好发季节。当室温达到35℃以上时,心脏血液输出量可增加50%-70%,心脏收缩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增加,负荷加重。寒冬季节,寒冷刺激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均可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衰患者应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冬季最好在20℃左右,夏季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总之,心衰患者的居家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液体管理、科学作息、用药护理、体重监测、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环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莫青 广西灵山县红十字会医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