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人体在接触某种药物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轻者可能仅表现为皮疹、瘙痒,重者则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将从预防、识别、紧急处理及后续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防药物过敏反应
1.详细告知过敏史。在就医时,务必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包括已知的过敏原及以往过敏反应的症状,这有助于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避开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2.谨慎使用新药。对于从未使用过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易致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包括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4.注意药物交叉过敏。某些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即对一种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对结构相似或化学性质相近的其他药物也敏感。
5.特殊人群谨慎用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由于生理机能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易发生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更加谨慎。
二、识别药物过敏反应
1.皮肤反应。最常见,如皮疹、荨麻疹、瘙痒、红斑等,严重时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2.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喉头水肿等,可能迅速发展为窒息。
3.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慌、胸闷、血压下降、休克等,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表现。
三、紧急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1.立即停药。一旦发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医。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让其保持半卧位,松开衣领,必要时给予吸氧。
3.抗过敏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过敏反应。
4.休克治疗。若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物等,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5.支持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保护脏器功能等支持治疗。
四、后续管理与预防复发
1.记录过敏史。将此次过敏反应详细记录于个人健康档案中,以备日后就医参考。
2.避免再次接触。明确过敏原后,应严格避免再次接触该药物及其可能含有相同成分的其他药物。
3.定期随访。对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迟发性反应或并发症。
总之,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是一个涉及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及及时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张敬飞 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