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房颤:心跳乱了,怎么办?-ag官网

   2025-04-10 117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的电信号陷入混乱,导致心房以每分钟350至600次的频率快速颤动,无法有效泵血。这种不规律的心跳不仅让患者感到心慌、胸闷、气短和头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和心力衰竭。面对房颤这一健康威胁,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房颤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房颤的认识与诊断

心脏的正常跳动由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指挥,通过电信号控制心脏规律收缩,频率通常为60至100次/分钟。而房颤发生时,心房的电信号陷入混乱,导致心跳加快且不规则,整体心率可达100至200次/分钟。房颤的成因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异常,还有长期饮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不良生活习惯。

房颤的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它能捕捉到房颤特征性的“不规则波形”。对于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诊断率更高,可连续记录24至72小时的心电活动。心脏超声则用于评估心脏结构,排查瓣膜病、心肌肥厚等问题。血液检查有助于筛查甲亢、电解质紊乱等诱因。

二、房颤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房颤的治疗目标是恢复心律、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治疗原则包括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以及针对特定病因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一)药物治疗

1.转复窦性心律药物。这类药物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医生会根据病情酌情采用普罗帕酮、氟卡胺、多非利特、伊布利特、胺碘酮等药物。胺碘酮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衰的患者。

2.控制心室率药物。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应用药物减慢心室率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胺碘酮等。

3.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常用抗凝药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抗凝过度导致的出血风险。

(二)非药物治疗

1.电复律。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位置,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这种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以及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的情况。然而,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转复窦性心律后房颤往往会复发,部分患者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射频消融治疗。一种微创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电极送入心脏,对异常的心脏电路进行消融,从而恢复正常心律。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根治率可达70%至80%。

3.外科迷宫手术。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手术效果好,但创伤较大。另一种手术方法是左心耳封堵术,针对高出血风险患者,封堵血栓好发部位左心耳,降低中风风险。

三、房颤的日常管理与预防

除了专业治疗,房颤患者的日常管理与预防同样重要。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开朗心情,避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轻松愉快又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活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2.饮食调整。摄入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等。减少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摄入,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

3.定期监测。养成定期查心电图的习惯,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减少病情波动。

4.遵医嘱治疗。房颤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房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面对房颤这一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是通往健康的关键。若出现突发心悸持续不缓解、晕厥或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房颤治疗越早,心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房颤,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黄洁清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