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常常让患者的生活陷入“慌慌张张”的境地。然而,通过科学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病情,让患者的心跳回归平稳。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关键点。
一、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健康
1.生活起居。对于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其完成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休息与卧位。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逐渐鼓励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心功能不全者宜采用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以减少心脏负担。
3.饮食调理。心血管患者应遵循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二、氧疗护理:呼吸之间见真情
1.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l/min,浓度保持在30%-40%。
2.严重缺氧及急性肺水肿患者。需提高氧流量,必要时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以改善呼吸状况。
三、排泄护理:通畅是关键
1.鼓励排便。长期卧床患者应养成每日解便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肠道通畅。
2.便秘处理。对便秘患者,可采用手法按摩、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等方法进行干预,避免用力排便引发心血管事件。
四、药疗护理:精准用药,守护健康
1.药物剂量与方法。护理人员需准确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
2.观察与记录。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确保药物疗效与安全。
五、心理护理:心灵的慰藉
1.情绪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及时给予安慰和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阅读等,以调节心态。
六、健康指导:预防胜于治疗
1.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定期复查。鼓励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心血管内科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我们可以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心跳不再“慌慌张张”,重拾健康与幸福。
王学琼 西昌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