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子宫腺肌症——“迷路”的子宫内膜-ag官网

   2025-04-10 130

子宫腺肌症,也被称为子宫腺肌病或内在性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它指的是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这些“迷路”的内膜在每个月经周期中依然会增生、剥脱,却无法正常排出。这种异常的生理过程会导致子宫肿胀、增厚,并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如剧烈痛经、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

子宫腺肌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多种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关。首先,经宫腔操作如剖宫产、诊断性刮宫、人工流产或分娩等手术可能会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其次,慢性子宫内膜炎与腺肌病发病密切相关。此外,高雌激素血症和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子宫腺肌症的高危因素。雌激素在腺肌症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这是一种与女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疾病。只要卵巢仍在分泌雌激素,内膜组织就可能受到刺激,导致病情反复。

症状表现

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的症状,表现为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量大于80ml。患者的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行经时间延长。痛经是腺肌症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向会阴部、肛门及大腿放射。痛经常于经前一周开始,或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与月经周期无关的慢性盆腔痛、性欲减退、不明原因的排卵期出血等症状。

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不规则、有局限性隆起,质硬且有压痛。血清ca125检测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多数患者的ca125指标高于正常值。影像学检查中,经阴道超声是首选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壁回声的情况,以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磁共振(mri)检查则有助于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诊断出两者并存的情况。病理检查是本病的确诊依据,子宫肌层内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及间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

治疗方式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应视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而非根治疾病,因为腺肌症的病灶很难完全清除。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腺肌症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和非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控制病情。非激素类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此外,曼月乐环是一种含有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能显著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

2.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宫手术,通过精准切除病变组织,尽量保留子宫。全子宫切除术则适用于症状极其严重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3.其他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如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等。这些方法为腺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症属于“癥瘕”“痛经”“月经过多”等疾病的范畴,其病因与气滞、寒凝、湿热、肾虚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治疗上,中医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肝郁气滞者,以疏肝理气为主,兼以化瘀消癥;肾虚血瘀者,以补肾益气为主,兼以活血散瘀;寒凝血瘀者,以温宫驱寒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常用的方剂有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等。

生活方式与预防

虽然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生活方式上的调整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症状。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均衡的饮食对维护女性激素平衡至关重要。其次,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等,可以减少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此外,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也是预防腺肌症的重要手段。

总之,子宫腺肌症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医学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患者,应正视病情,积极寻求治疗,不让疾病成为生活的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也是战胜腺肌症的重要一环。

李美圆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