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风鹏正举海天阔 更扬云帆立潮头——忻州市能源局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ag官网

   2025-03-05 140

“2024年是充满困难挑战的一年,更是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市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忻州力量。”2月26日,忻州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晓刚在2025年全市能源工作会议上指出。

2024年原煤产量完成10521万吨,其中地方和央企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598.49万吨,完成省定任务的2024年发电量完成60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较2023年提升煤成气产量5.5346亿立方米,完成省定任务的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忻州市以能源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硕果累累点燃“新引擎”

煤炭在忻州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稳定生产对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忻州市坚持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推进节能降碳,助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煤炭绿色开采试点持续扩大,汾源煤业、龙宫煤业、天安煤业、榆树坡煤业等保水开采试点及神华保德煤业煤与瓦斯共采试点稳步推进;全年争取风电、光伏发电项目25个220.77万千瓦,备案入库新型储能项目11个201.48万千瓦/386.255万千瓦时;原平同华轩岗二期2×66万千瓦、河曲电厂三期2×66万千瓦项目、代县黄草院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三个项目相继核准,原平滴水崖160万千瓦列入国家抽水蓄能规划重点实施项目;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055.5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265.6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61.57%,装机规模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装机规模超千万千瓦的地级市,装机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之首。

节能降耗呈现新气象。圆满完成6台235万千瓦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任务,累计完成“三改联动”机组886.5万千瓦,平均度电煤耗由2020年底的313.5克标准煤/千瓦时降至305.3克/千瓦时,供热面积由2020年底的1913万平方米增加到4140万平方米,14台煤电机组纯凝工况下最小发电出力均不高于35%额定负荷;将煤炭洗选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首要关口,聚焦黄河晋陕峡谷北段忻州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对河保偏三县洗选煤场进行了分类处置,偏关广盛恒洗煤厂第一个通过省一级标准化认定,煤炭洗选产业提标升级、规范发展态势逐步形成;113户重点用能单位建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数据上传,完成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23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及新上项目,探索推进绿电消费,全年全市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共申领绿证325.43万张,交易45.12万张。

(上接a1版)

对外合作迈上新台阶。围绕忻保雄绿色能源经济廊道建设,谋划电力外送通道;宁武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输变电工程4月底完成核准,忻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6月29日开工建设;全年外送电量428.0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71.3%;累计售电16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5%,参加市场化电力交易电量136.91亿千瓦时,占累计售电量的81.21%;山西奥博跻身省级光伏产业链“链核”企业。省级光伏产业链“链上”企业达到4家;风电装备产业链“链上”企业达到6家;新型储能产业链“链上”企业1家,新能源全链条产业集群正逐步发展成为引领全市新能源发展的强劲动力。

乘势而上抢抓“新机遇”

“2025年是系统性研究、前瞻性布局“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深刻领悟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统筹好”,对当前能源发展改革的新趋向新动态新形势有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吕晓刚如是说。

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出,既要加快发展新能源,还要提升电力调节能力,在将新能源板块打造成超千亿产业,成为山西省新的积极增长极的同时,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不断优化火电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主动调节能力、强化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新型储能建设等。忻州市新能源品种全、结构优、规模大、外送近的比较优势明显,绿色能源装机量逐年攀升,近70%的电力需要外送。国家及山西省这些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忻州市能源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忻州市能源局需紧紧抓住当前机遇,不断把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精心做好绿色能源资源开发、绿色产业承接共建、绿色电力就地转化三篇大文章,全力打造绿色能源保障供应接续区、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绿色能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416亿吨,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给节能降碳带来了较大压力。我国统筹发展与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陆续出台文件,调整能耗双控政策,提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发展方向,这是节能降碳领域制度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忻州市受经济增速放缓、资源依赖问题突出及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等影响。忻州市能源局需主动谋划节能降耗工作,充分做好“能转碳”的工作衔接,主动参与、提前谋划全市碳排放双控、碳排放核算、项目碳评价、碳足迹分析、降碳标准等工作,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砥砺奋进擘画“新蓝图”

稳住供应基本盘,持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强电煤调度,严格落实区域内煤电企业电煤最低库存制度,有效应对电力热力保供各种风险挑战;继续加强日调度、日通报,确保忻州市煤矿平均日产量达到31.24万吨,地方煤矿及驻忻央企平均日产量达到12.9万吨;鼓励高瓦斯煤矿采用高低浓瓦斯掺混、低浓度瓦斯、乏风氧化等瓦斯发电方式,加大瓦斯综合利用力度,推动王家岭煤矿瓦斯发电项目落地,扩大瓦斯利用规模。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挖掘新质生产力潜能。高质量拓展绿色开采试点范围,持续推进汾源煤业、龙宫煤业、天安煤业、大远煤业、榆树坡煤业等煤矿保水开采试点和神华保德煤业煤与瓦斯共采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望田煤业充填开采、沙坪煤业无煤柱开采和北辛窑煤业矸石充填开采试点,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绿色供应水平;加快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山煤河曲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尽快实现商业运行,原平同华轩岗二期、国能河曲三期两个2×66万千瓦煤电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持续抓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2025年完成国能河曲电厂#1、#2机组和原平同华电厂#1、#2机组等4台机组252万千瓦节能改造任务,到“十四五”末全市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达到1138.5万千瓦,能耗全部达标,逐步实现煤电机组由基础性保障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的转变。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立足区域内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统筹做好风光项目的开发布局,深入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加强电网接入研究规划,储备一批具备土地预审和电网接入条件的新能源“标准地”;推动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原平滴水崖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繁峙道威一期共享储能项目、中电金谷偏关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建成投运;推动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能偏关和中核原平三个源网荷储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做实华润五台、华电忻州、华润原平三个试点项目前期工作,形成一批针对新增负荷的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试点。

拓展能源合作维度,打造能源经济廊道样板。围绕忻保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紧扣两市《绿色能源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任务,加快忻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山西忻州宁武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输变电工程建设;立足我市风能、光伏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企业成为风电装备、光伏、新型储能产业链“链上”企业,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链核”企业申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河曲、保德、偏关、五台、繁峙等县域与晋陕蒙黄河金三角、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区域山水相连、地域相接、经济相融的固有优势,加强能源领域的交流互鉴、多维合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起点,忻州市能源局将以“再出发”的心态、“冲锋者”的姿态,立起新标准,干出新业绩,严立标、稳筑基、干当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忻州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科学导报记者 魏世杰 王旭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ag官网
ag官网的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