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人工智能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空前挑战。面对这种挑战,职业教育正在积极调整姿态,拥抱新的技术,借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课程。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不仅要设置相关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还要将其作为一门技术、一种意识融入其他专业和课程改革中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升级传统专业。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推动专业建设迭代和课程资源开发升级,使“ai ”成为新时代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数智化改造的主要利器,成为专业升级和课程优化的重要途径。在不少地区,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业发展、推动课程资源建设已然成为风尚,成为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的亮丽风景。
探索开发智能化的数字教材。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是职业教育长期未解决的难题。原因之一在于纸质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出版周期长。作为教材电子化的高级形态和教材进化的高级阶段,数字教材正在改变这一状况。同时,数字教材也使得知识呈现鲜活直观、易学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参与度,增强用户体验。在数字教材编写开发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突出教材的交互性和智能性,让机器伴学、导学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样态。智能化的教学材料也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到学生的课堂、教材、课程和日常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养成数智思维。
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在信息化浪潮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和信息化水平,在教学、教法、教材、课堂以及实习实训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训练人工智能,为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服务。
诚然,还有不少人对人工智能持排斥乃至畏惧心理,其实大可不必。人工智能识别记忆信息进行一定的逻辑运算,替代某些简单重复劳动岗位,不宜简单理解为对就业岗位的抢夺和侵蚀,更应该理解为对劳动力的解放,使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享受生活。同时,人工智能在取代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在催生着新的就业岗位,吸收更多劳动力。从这个角度说,人工智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只是就业岗位的转移,推动着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让人们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