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王小静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的重要支撑。12月2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关于进一步强化造林绿化工作有效提升森林面积和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持续不懈植树种草,不遗余力修复生态,磨砺形成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林草人接力还绿、赓续奋斗,生态面貌逐步得以重塑和再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面积不断增长,森林质量逐步提升,绿色版图不断充实,生态底色更加厚实。目前,全省可造林规划用地实现基本绿化,但是森林覆盖水平和森林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绿化面积尚未转化为森林面积,不少森林资源的质量有待尽快提升,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已经成为全省林草事业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事关美丽山西的底色和美丽经济的成色。
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十四五”全省森林覆盖率5年再提高2.5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以加快美丽山西建设、久久为功擦亮生态底色为出发点,突出增面积、提质量两条主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省有效提升森林面积和质量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经山西省委、省政府审议,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意见》。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目标、六大行动、五项措施。
一个目标:就是要围绕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力争达到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2.60%,可比口径由23.57%提高到26%以上。力争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90%,可比口径由26%提高到28.30%。
六大行动:一是实施精准扩林行动,在统筹实施国省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加强未成林抚育管护,促进未成林地达到成林标准。二是实施重点补林行动,促进疏林地提质增效,分类落实补植措施,促进疏林地尽快成林。三是实施科学改林行动,推动灌木林改造提升,合理扩展绿化空间,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四是实施持续营林行动,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碳汇功能、增加林产品供给能力。五是实施依法护林行动,巩固绿化成果,防止森林资源逆转。六是实施创新活林行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将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增覆盖与增收益互促双赢。
五项措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林地保有量、最低新增成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二要统筹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林业资金增长机制,扩宽资金筹措渠道;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带动、创新驱动;四要强化监测保障,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五要严格督查考核,纳入林长制考核评价指标,充分发挥林长制激励导向作用。
下一步,山西省林草局将全力以赴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举措到位,确保目标如期实现。